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

李敖

〈专访李敖:季羡林三顶桂冠都不及格〉, 陈婉容。

读到这篇2007对李敖的采访,想到这“天下第一知识分子“,虽有些为老不尊,却很独到:

南都周刊:前阵子有几个博士生发起公共信,呼吁抵制圣诞节。对于这种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的交锋,您如何看?

李敖:要是会看书的人,就能看到西方的长处和精华的地方,然后做某种程度的比对和融会贯通。这种东西要你读很多书,而又不把书读死,才能有这个效果。好比庄子说:“窃国者侯,窃钩者诛”。英国的文学家肖伯纳说:“偷一条面包关进监牢,偷一条铁路进入国会“。又好比孔子说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!”可耶稣说:“把你喜欢的给别人!”同样的一个观念,耶稣就比孔子积极。你若是做这种文化上的比对,你会觉得挺好玩的。

南都周刊:您是胡适先生的追随者,但大陆民众的感觉可能觉得您的行事风格更接近鲁迅,您是如何看待他人的这种印象的?能否评价一下您心目中的胡适与鲁迅?

李敖:他们这种评估都是很落伍的。他们不了解真相,你什么时候看过鲁迅骂过日本人?鲁迅到临死前还是拿着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的钱,不是吗?鲁迅有个很有趣的事情,你发现没有,他的书从来没有被禁过。所以我不肯定鲁迅。我肯定的是五四运动时的胡适。因为胡适的头脑比他们都好!他们那时候提到了“德先生、赛先生”。鲁迅反对议会政治,那是民主吗?连基本的民主结构都不懂,这样作为思想家是不及格的。

大陆多数到今天还谈鲁迅的这些人,头脑真是不行。科学部分以外,物理、化学都有客观的评价。但一涉及社会科学:思想、文学、哲学,这些方面,是不及格的。

2008年11月6日星期四

社交和足球

中国的团体体育项目都不怎么“灵光“,尤其男子类,特别是足球。

有一次,和几个来自前南斯拉夫地区的人打篮球,恭维他们的国家队什么都挺厉害,足、篮、排。他们随口答道:因为我们都比较喜欢社交。听起来有点举重若轻的味道。

我们从小就讲集体主义、爱国主义教育,可到头来都得服从应试教育。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没有得到足够锻炼。这里面对体育教育的忽视可能是很大一个原因。前一段时间,有关教育部号召中小学生长跑的新闻,招来议论纷纷;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高级领导人都没有明白体育的意义。

走出校园了,没机会上体育课了,还要多社交,即使不为踢球。做到遇集体活动,不至于“既不能令又不受命。”

2008年10月12日星期日

管窥美国

Picture source:AP。

常遇到比较中美两国的情节,诸如中国人不守次序、美国犯罪率高、美国人更独立、中国人讲谦虚等等。要么犯了过度推广、延伸的错误,要么主题无关紧要。但这则Yahoo新闻数据可为美国社会之管窥:超过40%的美国家庭有超过5万美元的债务(相当于平均家庭收入的中间值[维基百科数据])。

2008年9月29日星期一

回顾

进来博客越写越长,这不好。还是短小些。

有人说,中国文化是“shame“(面子)文化,西方文化是“guilt“(救赋)文化,你怎么看?

2008年8月24日星期日

奥运回放

16天就这样过去了。

林妙可对口形没什么大错,但把它上升到政治高度并且禁谈就让人不知所谓了。

菲尔普斯、博尔特成了世界的英雄,但我心目中的明星还是中国体操和沙排,体现实力和美嘛,扬威、李小鹏、程菲、江钰源、Johnson, Liukin,薛晨/张希(当然NBC凑巧直播也是原因)。男篮也尽力了,女排、女曲为中国的集体项目提供了些许慰藉。

如果让我选一个项目去参与,那应该是十项全能之类的,全凭速度、力量与耐力的项目,凡需要评委(主观打分)的比赛都有参了水的感觉。比如,当我看到这位中国女子运动员---郑幸娟跳高时,好像才真正看到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,而不是一群介于体育与娱乐之间的明星们的表演。但体育的趋势是跟娱乐结合,近来让女乒乓球、足球选手穿着更性感些的建议就是一个证明。

2008年8月7日星期四

北京奥运

开幕式还有几个小时,想写点儿什么,为本次奥运作个注脚。

让体育跟政治应该分开,让奥运赛场提供我们一块乌托邦的试验田。这个目标看来是几乎不可能的。最好的例子就是几名美国自行车运动员戴着面具在北京走下飞机。如果你认为这纯粹是误会,那么你显然没有注意他们每一个人都着一件胸前印有“beijing”的T恤衫。接下来的道歉是不是自觉也就不用深究了。不由你喜不喜欢,这个画面已经在奥运史里定格了。对它的解释(interpretation)就是未来史学家的事了。

这种娱乐、体育名人胡搅政治议题的表演实在让人有些不知该说什么好。我觉得用得适度,还是有作用的。适度在我看来就是呼吁的议题确实是做过功课的(最好是背后有专业的组织)、而且确实缺乏曝光度,比如说联合国各个组织的亲善大使,宣传粮食问题、贫穷问题。而不是搞一些一知半解、似是而非的问题,或者根本就是误解,甚至颠倒黑白。有的问题看起来简单,其实是难题,也不宜用来起哄。当然,任何人都有他的权利去表达他的观点。

但说到底线,我们看到的是100多位各国(象征性)元首齐聚北京奥运,包括西方发达国家(德、加例外)。这应该反映对主办国的总体打分了。

看着天涯上的图片,感觉中国人太好客了。同时,这5大洲,不同肤色,不同竞技项目的运动健儿同聚北京,是不是跟金庸先生武侠里的某个章节很相似呢?

2008年6月29日星期日

盖茨退休

盖茨的故事,激励了无数人。上周五他正式“退休”了。从他的欢送会上,了解了一些他的个人小故事:比如他和艾伦是如何被一条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的封面故事所激发而退学,目的是为这个故事里的MITS Altair,世界上第一批个人电脑,写Basic程序,从而在Albuquerque, New Mexico(美国新墨西哥州)发起了一个叫Micro-Soft的公司。就像一句俗话讲的,其它的都是历史了。 又比如早期创业时,停车场的“明争暗斗”(以有人比你先来却后走为耻)。就做公司而言,他提到了把握行业的每一个拐点的重要性。他承认,微软错过了一些这样的拐点,最显著的就是搜索和广告。

他以后侧重搞他的慈善基金,官方的主题包括:全球健康问题(包括一个在中国整治艾滋病、结核病的项目)、极度贫困问题、和美国的初等教育问题。没有一个是简单的,从某种程度讲,远比写一个千万行代码的操作系统难。他会如何继续“书呆子总爱搞清问题”的那种劲头呢?我们拭目以待。

2008年4月23日星期三

08奥运与西藏

奥运火炬传递和有关西藏问题,进而涉及到中国人权、环境甚至外交,成了近期(中)外媒体的焦点。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和经历。

新闻回顾:由于拉萨最初平静的游行、集会演变到暴力骚乱,政府不得不调到更多力量控制局势,给了西方媒体及异议人士以口实。接下来就是西方媒体联袂演出的一幕活闹剧:德国媒体报道中的张冠李戴(尼泊尔警察充中国警察),抗议分子在巴黎试图从轮椅里运动员手中抢夺取火炬,美国CNN主持人公开辱骂中国认为“暴徒和痞子”,各国政要模棱两可地声称对奥运开幕式的抵制(即使原本就没有计划参加),雪山狮子旗(代表独立西藏)、自由西藏的标语横幅和“手铐”奥运五环旗挂上了埃菲尔铁塔和金门大桥,伦敦、巴黎和旧金山火炬传递受阻... 当然不要忘了另一面是世界各地华人广泛地自发组织的反臧独、挺奥运、抗议不公正西方媒体的游行、示威、和静坐。

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:西方媒体的公正性第一次受到广泛地质疑(考虑到中国极度的崇洋和西化的趋势,这也许是最难能可贵的);西方媒体的言必称“人权”、“迫害”的泛泛之谈愈发显得无意义;西方真正了解中国的人实在有限,政客的很多言论更多的是服务于国内政治和个人前途的工具(如这几天电视里播放的希拉里的竞选广告:“Stand up to China" (强硬的对待中国)(让人不禁要问:中国如何亏待美国了?)

政教分离是很重要的原则,西方社会接受。但到了达赖,就不适用了,不禁让人奇怪!但又不奇怪:一个穿着僧袍、乐呵呵、逢人鞠躬作揖的公众形象,一定会赚足了政治分。这种攻关技巧,真是值得中国政府学习。

身在国外,有机会和一些非中人士交流。办公室的法国同事主动找我谈,正是中法舆论不可开交之际,我怎能拒绝。他声明法国公众绝对同情支持西藏,不明白中国舆论为什么对巴黎的火炬传递不满,断定中国,通过移民汉人以及优惠汉人的政策,在西藏搞文化灭绝,藏人生活改善得不如其他中国人,藏人缺乏西藏发展事务的选择权等等。我只好从没有多少人愿意移民去西藏说起,从西藏和其它地区在生育政策、言论自由等等的区别(其实是没区别,甚至是藏人更宽松)说起,从为什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,而不是非黑即白说起,从国人对奥运盛事的期盼说起,从政府和人民的不同说起,一条一条给他解释。他也承认西藏不太可能独立出去。最后我说,从支持人们谋求更多的权利的角度来说,把藏人跟其他人分开是没有道理的。(当然,中间我也不时提醒,我们都没有去过西藏。我们只有用常识来讨论。)虽然有争论,但谈得挺友好,不知说服了他多少。最后握手。

事态会如何继续演变?恐怕要等到奥运闭幕才知道。最后,如果能读英文,我推荐你看看这位英国每日电讯驻京记者的专栏。评论一个国家的事务,至少要去这个国家,能讲这个国家的语言更好。

2008年4月18日星期五

看球

季后赛就要开打了,凑热闹,也来预测一下:
  • 湖人 4:1 掘金 (4:0)
  • 黄蜂 2:4小牛 (4:1)
  • 马刺 3:4太阳 (4:1)
  • 爵士 4:1火箭 (4:2)
  • 凯尔特人 4:0 老鹰 (4:3)
  • 活塞 4:1 七十六人 (4:2)
  • 魔术 4:2 猛龙 (4:1)
  • 骑士 2:4 奇才 (4:2)
(更新:第一轮业已战罢,结果在括号里。看得出来,预测得多半不靠谱。高估了太阳的防守,凯尔特人的进攻;低估了保罗和帕克,还有詹姆士的斗志。——2008/5/4。)

2008年3月22日星期六

中文互联网

我讨厌新浪、收狐、网易之类的网站。原因很简单,它们的首页看起来让人头大。专业一点说就是人机界面和用户导航做得太差。我相信跟一个用户每次访问有关的一定少于百分之十。我明白这背后的商业道理:需要"地皮"放广告嘛。仍然,这显示了这些公司没人懂设计。总可以雇用专业人员吧。这些公司每况愈下,估计不是巧合。菲尔杰克逊(NBA教练)曾说过这样一句话(评价有的球队表面风光,但不能赢球):(Like a latte) A lot of fluff, but not much substance。表面热闹,没什么实质用处。

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的网站就好得多。内容也不错。

2008年1月7日星期一

MIT的21点赌牌队

21点,Blackjack, 是一种简单、常见的赌牌游戏。恐怕是赌场都有这个项目。但是跟其它赌法相比,又有其特殊性。星期天在History频道看到的就是麻省理工的21点赌牌队在90年代大闹世界各大赌场的传奇故事。

21点的特殊性在于一副牌(有时是多副牌)可以玩很多把,这样如果你记住前面的牌(仅靠脑袋,否则肯定是不行),那么后面的几手,你就可以伺机而动。可以有数学证明,你可以赢庄家。(细节在此不提。)记牌不违法,但赌场多为私营场所,因而他们可以把你放进黑名单,而被拒绝入内。明白了这些,MIT的这个故事就便成了一个管理问题了:几个核心成员如何写计划书、募集资金、训练团队协同作战。故事的底线是,他们短短几年时间曾赢得几百万美元的现金、无数免费服务和打败“系统“的快感。

有趣之处在于把数学、MIT的学生、赌场的庄家优势、“创办企业“这些个元素揉在一起,整出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来。